经过12个比赛日的角逐,东京残奥会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拿下96金60银51铜,连续第五次实现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我校学子共获得32金11银9铜的傲人战绩并打破多项世界纪录。
中国残奥健儿克服了东京残奥会延期一年的种种变数,用精彩的表现诠释了体育精神,把中国残疾人顽强、自信、阳光的形象展示给世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北体战绩
在本届残奥会中,我校学子用拼搏实现梦想,用坚持重新定义可能,书写了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动人篇章。经过五年的卧薪尝胆、艰苦奋斗,他们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发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优良传统,为祖国争光,为奥运增辉,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传递体育正能量
残奥会最美的风景,不止在体育竞技场上,更在赛场外。运动员们是对手,也是朋友。
8月27日,在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我校2020级竞技体育学院本科生卢冬以39秒5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成功摘金。领奖台上,幼年在事故中失去双臂的卢冬只能用下巴和肩膀夹着花束,单腿下蹲,让自己与其他两位坐在轮椅上的运动员处于同一高度合影。这一幕令人动容,成为本届残奥会最美好的记忆之一。这一蹲彰显格局,既是卢冬对其他运动员的尊重,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举重女子67公斤级决赛中,30岁的中国姑娘、我校校友谭玉娇战胜自己的偶像埃及名将法特玛·奥马尔。谭玉娇说,能够跟自己的偶像同台,对她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激励,让她更有动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在新星与老将同台比拼的过程中,奥林匹克精神代代相传,时间会流逝,生命会老去,但奥林匹克精神永葆生机。
北体学子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嘱托与期望,用实际行动彰显体育力量,为社会传递体育正能量。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收到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汇报学习情况的信件后,于6月18日亲切回信,对大家提出希冀和勉励。重要回信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师生员工、校友的奋斗热忱和爱国奉献的坚定信念,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学校备战和服务奥运会、残奥会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科医服务人员甘于奉献、担当使命。
如今,北体学子不辱使命,在奥运赛场和残奥赛场上奋力拼搏。全体北体人也幸不辱命,除一线作战的运动员外,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教练员、裁判员、官员、翻译、医务和科研保障等人员均全力以赴为国争光、为校添彩。
走过东京,奥运将进入“北京时间”。不懈拼搏的北体人不会停下脚步,我们将继续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为国出战,捍卫荣誉,传递体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