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术期刊社热议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高品质学术期刊提出了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5月12日,学术期刊社展开专题学习,集体学习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并结合我校办刊实际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由学术期刊社副社长刘天星同志主持。大家纷纷表示,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学术期刊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不仅是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办刊人的极大鼓舞,也为未来办好学术期刊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办刊人,应向《文史哲》等优秀学术期刊学习,积极回应国家和民族重大需求,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加强体育领域重大选题的策划和栏目建设,向中国和世界介绍优秀的体育研究成果,作出北体期刊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最新要求,也在我校期刊社编委及专家学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人文学院 张晓义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为学术期刊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作为高水平体育学术期刊,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是新时代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精神为新时代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特色体育的道路,高水平体育学术期刊则承载着坚持引领基本道路的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术期刊编辑的要求精神指导下,高水平体育学术期刊应注重支持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注重为国际体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在相关领域逐渐增强国际话语权。体育的创造性发展亟需高水平智力支持,这也是高水平体育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高水平体育学术期刊应牢记使命,支持优秀体育学术学者成长,为凝聚中国体育力量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教育学院 刘昕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不仅是对学术期刊的期望,更是对所有科研人员的期望,那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回应中国问题,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创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一直都是全国体育学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凝聚了众多高水平学者和团队,为引领体育创新,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学术交流,提供了高品质平台。期待《学报》未来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展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在中外体育学术发展中革故鼎新、独树一帜。
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蒋依依教授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以及紧密围绕体旅融合、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冬奥遗产等重大现实命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依托跨学科的视角、理论与方法,阐释宏观“为什么发展”的战略战术依据,“为谁发展”的目标群体问题、“怎样发展”的产业耦合与空间布局问题,以及“往哪发展”的演化路径与目标选择问题,更需要将之转化为可以分享传播的科研成果,以及可以教书育人的教学素材。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世阳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内涵丰富,对新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研究素材和中国经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挑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突破和创新,为时代立言,为民族发声,为人类献智。体育理论工作者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立足体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回答时代之问,聚焦民生关切,推动理论创新,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以促进体育学科发展,为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建言献策,对内凝聚共识增强文化自信,对外促进交流讲好中国体育强国故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创刊于1966年,55年来一直致力于引领学术研究前沿,以学术研究支撑服务体育事业发展。进入新的时代,《学报》以学术质量为核心,瞄准国家和体育领域重大需求,不断推出重点专题策划,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同时,《学报》对“青年学者论坛”进行改版,以支持更多优秀青年学者成长。2019年,由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国际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创刊,为促进中外体育学术交流打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