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光从2006年开始接触铁人三项裁判工作,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回想起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感叹:“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把爱好当做事业,我很幸运很早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十几年来陈海光通过铁人三项结交了不少朋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么多年来,铁人三项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想不热爱都难!”
1.迎难而上,保障赛事安全
陈海光是一名铁人三项裁判员,也是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目前任职于青海省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担任协会主席。而在本次十四运会铁三赛场,陈海光与之前几届参与的身份角色有很大不同。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运会,陈海光都是以裁判的身份参与全运会,而这次他是以中铁协选派专家的身份,第一次参与全运会竞委会的工作,主要负责赛事场地的规划、设计、搭建和运营工作。
第一次参与竞委会的工作,陈海光就遇到了令人棘手的难题——和所有的赛事工作一样,不确定性是最大的困难。9月的汉江正值雨季,随时可能降雨,而十四运会铁人三项赛事的游泳赛段就在汉江中进行,如果突发强降雨将对赛事产生巨大影响,意味着必须另寻备用场地。在汉中市内,陈海光等人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水域和广场都看了一遍,最终确定了两个备选场地。但是,他最担心的汉江水情问题,还是在比赛前一天出现了。竞委会紧急商议,果断决策,根据赛事时间安排,采用了错峰泄洪的方案,最终保障了整场比赛安全有序地进行。
2.一次历练,收获“战友情”
“赛事的场地建设工作大体都相似,基本都是勘察测量、规划设计、搭建执行,但全运会毕竟是我国四年一届最为隆重的体育盛会,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有很多,再加上疫情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场地规划设计工作除了考虑赛事运行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备用场地,以及如何规划可以避免人群聚集,极端情况下的疏散与隔离等。”陈海光说,在做准备工作时,所有不利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并且要想好对策,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不能大意。
对于本次十四运会的工作经历陈海光表示,他首先收获了友谊和信任,场地搭建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本着对结果负责的态度,遇到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一个月的“攻坚战”打下来,彼此都很认可,收获了珍贵的“战友情”。其次,对于陈海光个人而言,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竞委会的工作,角色不一样,责任也不一样,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历练。
3.不忘初心,愿做幕后“铁人”
铁人三项裁判可以用幕后“铁人”来形容,对于观众和运动员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在赛场上英姿飒爽、铁面判罚的一面,但这只是他们众多面中的一面,他们有扛栅栏搬冰桶的一面,也有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研讨到深夜的一面,也有朋友般温情畅谈的一面......
“最打动我的是每次在各方通力合作赛事圆满举办后,看到的一张张笑脸,这些笑脸之后折射的是一位位幕后英雄的付出。哪有什么诸事顺利,只是有人在背后排忧解难,每个工作人员、裁判、志愿者等,都是赛事幕后的冠军。”陈海光说。
2020年是中铁协成立30周年,协会修改了铁人三项的口号,将“融入自然,挑战自我”改成了“融入自然,成就自我”。陈海光认为,挑战更倾向于竞技,主要针对的是运动员,但成就的内涵就更丰富了,不同的人都可以在这项运动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属于每一个热爱铁人三项的人的舞台。
陈海光说:“不只是运动员、裁判员,更是每一个参与铁人三项运动项目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从而实现自我、成就自我。”